宜兴零距离

搜索
查看: 12187|回复: 3

这部苏州老电影居然复活了一个明代的餐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要说带货能力哪家强,大家可能会想起那些顶尖的直播网红。
其实影视剧的带货能力也强的可怕。像前两年那部奥斯卡最佳电影《绿皮书》不就让炸鸡结结实实地风光了一回,让无数人感慨一声,真香。

电影《绿皮书》剧照


而这部60年代的《满意不满意》还有它在80年代的续集《小小得月楼》可以说是带货圈的老前辈,因为它带火的不是某件产品,而是一家来自明朝的餐馆,得月楼。
得月楼,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就位于苏州历史名街、大诗人白居易出品的山塘街附近。

☉观前街上的得月楼,by 冯春风


据记载,那时得月楼文人墨客云集,作诗、吟唱、把酒言欢,雅的很呐。
后来呢这块苏帮菜的金字招牌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直到电影《满意不满意》热播,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苏州有这样一个令人垂涎的餐馆。


电影《满意不满意》


《满意不满意》的故事并不复杂,说的呢是得月楼里一群服务员的故事。
像刚才大家听到的那段就是其中一位,动不动就对着顾客声情并茂地来上一句“啊,亲爱的顾客们”,热情的吓人,估计海底捞老板当年发家致富前研究过这部电影。

“啊,亲爱的顾客朋友们”


这部剧中服务员一口一句纯正的北方口音,听上去的确有些奇怪。
不过剧中还保留了一些吴侬软语,顶顶好听的就是得月楼一缕缕要竖耳朵捕捉的喊堂声,跟唱歌似的,特别悦耳。


☉电影里的苏州风光


一道菜也可以是一座城市的名片
除了故事情节,影片里最吸引人还是那些地道的苏州美食。电影里的得月楼不仅做苏帮菜,还是家面馆。
尽管是部黑白电影,看不清色泽,得月楼里的食物依然有股特别的魅力。反正那碗面真是多的吓人,不仅碗大,面都快从碗里潽出来了,看着就想立刻冲出去吃碗苏式红汤面。


电影里的汤面大的惊人,而松鼠鳜鱼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常见的模样


不管是电影还是现实里,得月楼里头一道名菜非松鼠鳜鱼莫属。
选用新鲜的鳜鱼,洗净后油炸,再用新鲜的番茄汁入味,咸中带甜,甜中带鲜,是典型的苏帮菜,每一种滋味吃起来是恰到好处,余味久久不散。


于是乎大量来苏州旅游的游客都在千方百计打听,得月楼在哪儿呢?结果苏州人纷纷表示一头雾水:我也没听说,我也不知道啊。
到后来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有人一拍大腿,既然得月楼这么火,要不干脆就开一家嘛。
于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四百多岁的得月楼在苏州最热闹的观前街上重生了。

电影《小小得月楼》


小小得月楼,大大苏州菜
1982年,得月楼就这样伴随着厨房里热火朝天的动静在苏州最繁华的观前街上重新开门营业。
没多久《满意不满意》的姐妹篇《小小得月楼》便在这里实地取景拍摄,影片播出后反响依然强烈,在那个纯粹口碑传播的年代迅速红遍大江南北,只要一提到苏帮菜就会自觉想起得月楼来。


1984年桂林路边摊,得月楼的名气大到被山寨


值得说道的是,这部《小小得月楼》几乎完全都是用苏州话演绎的。
和《满意不满意》一样,这姐妹俩原先都是苏州滑稽剧团的作品,60年代改编成电影虽然大获成功,但因为大量使用了普通话还让不少老苏州心里觉得别扭,总觉得不是正宗的味道。


电影里的得月楼


而到80年代的这次改编就弥补了之前的遗憾,当然出于商业考虑饰演主角的当红小生毛永明并不是苏州人,但尽管他的苏州话中掺杂了上海音,却也因此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满意不满意》讲的是服务精神,而《小小得月楼》突出的是新时代下餐饮服务的升级。

《小小得月楼》主演毛永明


80年代后,苏州旅游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外宾来慕名来到苏州。
于是中外游客在苏州就遇到了“吃饭难”的问题,语言啊、口味啊各个方面都给苏州餐饮提了许多新问题。
得月楼菜馆团支书小杨为解决这些新问题,就带领一帮小青年开办分号“小小得月楼”,他的父亲、得月楼的掌门老杨一点也不看好他,不相信这群年轻人能办好分店,于是就爆发了一连串的喜剧冲突……


《小小得月楼》剧照,取景于苏州东园


苏帮菜创新?可不容易
故事都是对生活的比喻,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多年以来以得月楼为代表的苏帮菜从业者们面临的真实考验,大道至简,总结下来就是这样几个字:经典要流传,创新不能断。
相声里有段《报菜名》的经典贯口,其实苏帮菜经典之作也完全不虚,不信我给大家来一段:
我请您吃,松鼠鳜鱼、响油鳝糊、虾蟹两鲜、火夹鲭鱼、蟹粉蹄筋、尖鲜肥鸭、鸡油菜心、母油船鸭……

响油鳝糊,by fxy1223


母油船鸭


蟹粉蹄筋


这些苏州招牌那是一定要保持高水准的,用行话来说就是必须“色不俗、香不异、味不厌、形不失”,做菜要讲时令,选材更要考究。
像得月楼有一道碧螺虾仁,所有虾仁都是新鲜手剥的河虾,用的是苏州最负盛名的洞庭碧螺春的茶汁。
虾仁滑嫩鲜洁,带有碧螺春茶清香,那真是刚一端上桌子随着转盘转了一圈就吃不到了!

碧螺虾仁


还有得月楼的苏式船点也是一绝,《舌尖上的中国》中以苏式糕点为题展示了得月楼白案的五代传承,这些都是得月楼对苏帮菜传统的继承。
老字号当然不能只有老菜,没有新花样可吸引不来口味越来越挑剔的新一代。和许多年轻的餐饮品牌一样,每个季节得月楼都会上新,不弄点新花样出来不过瘾。
像去年冬天就有这样一道话梅猪尾焖茨菇,极少见的食材猪尾巴和水八仙之一的茨菇一起入锅,加入酱油、红曲粉、几粒话梅。


话梅猪尾焖茨菇


大厨们还别出心裁在茨菇上挖了洞,把这水八仙变成了一柄小勺,再把猪尾巴嵌进了勺里,那口感真是双重好滋味。
无论是在观前的太监弄,天平山脚下的木渎,还是金鸡湖边的李公堤,在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下都能尝到得月楼的宴席,这是江南食文化的典范,也是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据记载,那时得月楼文人墨客云集,作诗、吟唱、把酒言欢,雅的很呐。
后来呢这块苏帮菜的金字招牌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直到电影《满意不满意》热播,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苏州有这样一个令人垂涎的餐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无锡
还有得月楼的苏式船点也是一绝,《舌尖上的中国》中以苏式糕点为题展示了得月楼白案的五代传承,这些都是得月楼对苏帮菜传统的继承。
老字号当然不能只有老菜,没有新花样可吸引不来口味越来越挑剔的新一代。和许多年轻的餐饮品牌一样,每个季节得月楼都会上新,不弄点新花样出来不过瘾。
像去年冬天就有这样一道话梅猪尾焖茨菇,极少见的食材猪尾巴和水八仙之一的茨菇一起入锅,加入酱油、红曲粉、几粒话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7-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厨们还别出心裁在茨菇上挖了洞,把这水八仙变成了一柄小勺,再把猪尾巴嵌进了勺里,那口感真是双重好滋味。
无论是在观前的太监弄,天平山脚下的木渎,还是金鸡湖边的李公堤,在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下都能尝到得月楼的宴席,这是江南食文化的典范,也是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