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零距离

搜索
查看: 9673|回复: 1

《活出生命的意义》:看透生命的本质,找到生而为人的源动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4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唯有经历过最深的痛,才有最深的体会,一如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全家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在集中营,他经历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活了下来,成为了二十世纪的一个奇迹。

本书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他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治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弗兰克尔是一名医学博士,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他一生共出版了39部作品,被翻译成34种语言,其中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的销量超过千万册,获选“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01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二战爆发后不久,弗兰克尔原本是有机会逃离险境的,但为了父母,他选择留下。最后,一家人都没有避开被抓进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厄运。


他和1500人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到达奥斯威辛集中营,所有人被关在了只能容纳200人的棚屋里,屋子拥挤到几乎无法蹲下,一块五盎司重(0.14千克)的面包是囚犯四天里唯一的食物。

他们进入站台后经历了一次生死攸关的判决,弗兰克尔和一些比较强壮,看起来能干活的囚犯通过筛选幸存了下来,而那些老弱病残,不能干活的人都被送到了焚烧室。

第一次沐浴时,赤条条的身体令弗兰克尔意识到:除了赤裸裸的身体,所有人都一无所有,前半生积攒的财富已所剩无几。


在集中营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动过自杀的念头,但其实自杀没有任何意义,对每个囚徒而言,存活的机会都微乎其微,后来大家连毒气室都不再惧怕了,因为毒气室至少可以使他们免除自杀的麻烦。

虽然,现实生活令人沮丧不已,但弗兰克尔有着强烈的精神支撑,那就是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某天清晨,当弗兰克尔步行着去工地的路途中,他思绪万千,仿佛听见妻子回应他的话,看见她向自己微笑和鼓励的表情。


那一刻,他一生中第一次领悟到一个真理: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他也理解了诗歌、思想和信仰所传达的伟大秘密的真正含义:拯救人类要通过爱与被爱。

虽然,在行进的过程中,弗兰克尔的思绪多次被打断,但他很快又回到了那个只属于他和妻子的梦想的世界。

在思念妻子的过程中,突然一个想法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他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但不管如何,都让弗兰克尔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爱一个人可以远远超过爱她的肉体本身,爱在精神和内心方面具有深刻的含义,无论伴侣是否在场,是否健在,爱以什么方式终止才是重要的。

集中营的经历,让弗兰克尔看到了囚犯对于苦难的反应,也让他对活着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02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活着

尼采曾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作为医生的弗兰克尔对此深有体会,他看到那些自甘沉沦、放弃对道德自我、精神自我内在把握的人大多成为了集中营恶劣条件下的牺牲品。

特别是新来的囚犯,他们觉得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前途,无法把苦难看成是对自身内在力量的考验,而是很不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把生命轻易抛弃了。

弗兰克尔认为,想要消除集中营生活对犯人在心理方面的影响,就要运用心理治疗和心理卫生的方法,给他们指明未来的目标,帮助他们恢复内在的力量。


作为医生的弗兰克尔也是这样进行自救的,当他为眼前的琐事感到厌烦时,他会迫使自己想象自己站在明亮、温暖和欢快的讲台上,面前坐着专注的听众,自己在给他们讲授集中营心理学,他从科学的角度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着折磨自己的一切。

弗兰克尔除了积极自救外,也力所能及地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犯人提供心理治疗。

一天,一个饿得半死的犯人闯入土豆房偷了几个土豆,事情被发觉后,号长命令大家交出偷土豆的人,否则全体犯人就得饿一天。


作为同病相怜的可怜人,2500个犯人宁愿都斋戒一天,也不会出卖自己的伙伴。

晚上,大家躺在床上情绪低落,谁也不说话,更糟糕的是灯也灭了。

那时的弗兰克尔又冷又饿,暴躁而疲惫,但他认为必须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为狱友提供一种灵魂治疗。

他从最细小的好事开始说起,鼓励大家活着就要有希望,健康、家庭、幸福、财富,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重新恢复或恢复原状,不管他们经受过多大的苦难,将来这些苦难都会成为财富。

他引用了尼采的那句话:“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

接着,他谈到了未来,虽然未来看似渺茫,但他不会放弃希望,因为谁也不知道转机会不会在下一刻发生。

最后,他谈到了赋予生命意义的很多机会,在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不会没有意义,他希望狱友能正视当前严峻的处境,鼓励他们不能丧失希望,而应鼓起勇气,坚持斗争,始终保持尊严,坚守生命的意义。


当电灯再次亮起时,他看到狱友们眼含泪水,充满感激,并蹒跚地向他走来,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话会使得狱友热泪盈眶,觉得自己错过了不少与狱友交流的好机会。

03 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主要的动力

关于生命的意义,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叔本华认为生命本来是没有意义的,尼采则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你自己。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也许很多人也曾追问过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而对于经历过集中营生活的弗兰克尔而言,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是理论上的追寻,而是无数个痛苦的夜里,支撑他咬牙活下去的精神动力。

当弗兰克尔终于等来真正解放的那一天,却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高兴得发狂。

他清楚地记得当他们走出集中营大门的时候,犯人们彼此对望,一时间甚至不敢相信已经重获自由。

自由,这个词在每个人的脑海里不知道重复过多少次,梦里也曾极度渴望自由,可是当他们真正自由了,又担心自己只是在做梦,梦醒了还身处人间地狱。


当他们来到长满野花的沼泽,看到美丽的风景时,都没有太多欢快的感觉。当天晚上,一些犯人再次聚到一起,有人悄悄地问另一个人:“告诉我,今天你高兴吗?”

另个人的回答是:“说实话,不。”他的回答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感受,因为他们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需要时间重新培养这种能力。

弗兰克尔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这种情况叫“人格解体”,对刚刚得到解放的犯人来说一切都显得不真实,像是在梦中一样。

之后的一天,弗兰克尔在田野散步,穿过繁花盛开的沼泽,走到了邻近集中营的市场,方圆数里内,空无一人,只有空旷的田野、寂静的天空和歌唱的云雀。

弗兰克尔停住了脚步,观察四周和天空,然后跪在地上。那刻,他几乎忘了自己,忘了整个世界的存在。只有一句话反反复复在他的脑海回响,那句话是:“我从心底呼唤着上帝,他在自由的空间回答了我。”

他不记得自己跪了多久,念叨了这句话多少回,但自那刻后,他的新生活开始了,他一步步恢复,直到再次成为人。

从1942年到1945年,弗兰克尔在集中营度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在回到维也纳的第一天,他得知怀孕的妻子因疾病和饥饿死在了集中营,父母和兄弟也未能幸存。他强忍失去亲人的悲痛,重操精神病学家的旧业,并在1946年用九天的时间,完成了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

集中营的遭遇非但没有摧毁他,反而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他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14:34  来自手机 m.yx090.com | 显示全部楼层
67岁的他学习飞行,80岁还在享受喜爱的登山活动。他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奇迹人物。

结 语

没有谁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生命的旅途难免会遭遇苦难,也许一时无法改变,但我们能选择面对苦难时的心境和态度。你依然可以抱有这样的心态: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正如罗曼·罗兰说的那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之所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价值,不仅是因为弗兰克尔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汇聚在一字一句中,还因为他在集中营的生活让人们看到了苦难的意义,不管眼前有多少困难险阻,唯有找到了自己的使命感,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活着。

不管我们如何解释生命的意义,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质,找到生而为人的源动力,这一世才真的没有白白来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